反攻手机? OLYMPUS 相机自动传输

智能手机年代,拍摄质素和相片处理能力越来越高,甚至能够遥控开启家中电器,其他电子设备似乎已是可有可无。 你有多久没开启电脑? 这个年代还拿着相机拍摄的你,想必还是有点想法、有点坚持吧?

Olympus 相机很早以前就引入了 Wi-Fi 传输功能,而且操作简便,用家只需扫描 QR code 即可连接,同时能充当遥控相机使用。 这两年 Olympus 还容许 RAW 文件传输,也在新一代相机( E-M1 III 、 E-PL9 以后)加入了蓝牙通讯功能。 这个蓝牙功能并不用作传输,而是依赖低功耗特性,充当相机和手机之间的沟通,一旦连接后再用 Wi-Fi 传输相片,这使自动传输成为可能。

Olympus 无线传输
Credit: Olympus / OMDS 官方网站

 

笔者使用 Android 手机,蓝牙打开即可享用功能,非常方便。

设定不算繁复,主要是相机要设定关机后 Wi-Fi / 蓝芽 Standby ,笔者比较喜欢设定为每次自行选择( Select ),不想每次关机都选择一次的朋友,可直接设定至 ON 状态。 另外O.I. Share Apps也要在设定中勾选容许自动传输。

相机要先跟手机配对好,那么开启 O.I. Share 后即可常驻,这里只须设定一次,以后蓝芽常开就可以了。

在相机观看照片时,透过Share Order 设置顺序,相机关机后就会把相片自动传输去手机。

相机关机后等一会, O.I. Share Apps 就会自动找到相机,把默认要传送的相片送到电话。

反攻手机?

智能手机拍摄功能越趋强劲,主要是引入了 HDR+ 等相片叠合技术以及 A.I. 画面处理。 对相机来说,由于片幅大、处理速度较手机慢,很难做到像手机般超高速连拍十多张再作叠合,但 4/3 片幅又在速度和片幅大小上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平衡。

早期相机提供的 HDR 功能只限于处理光差大的环境, Olympus 从 E-M1 一代开始引入的 LiveCOMP 功能,已是叠合技术较进阶的玩法;后来引入的高解像模式也是跟手机相同,使用了类似 Super resolution 的演算方法叠合提升像素(当然 Olympus 同时透过像素位移获得更准确的数据)。 到最新一代,高解模式可以手持, LiveCOMP 发展成 LiveND ,本身的 HDR 功能也容许 RAW 输出。 自从 Olympus 的防震技术发展至业界首屈一指,很多手机能做到的功能也在 Olympus 相机上解锁,加上 Olympus 的色彩管理和 Art filter 等等,单单说到相片质素还是比手机强上很多,放大后的细节也更自然,并非坊间所想的差距很少。

轻轨
能用 O 家色彩管理是一个理由, E-PL9 // mZD12-100 。

唯独是手机能够即时拍摄后分享到社交网站或传给朋友, Olympus 的解决方法则是本文提到的自动传输。 如果是 1 系或 5 系用家,更能用 RAW 文件配合 Adobe LR 等工具调整相片,获得更能保持质量的输出,对于已经弃用桌面电脑的用家来说,无疑有多个选择,毕竟互联网不只有 Facebook ,还有很多注重质量的图床呢。

作业流程当然较慢较繁复,但今时今日仍然使用相机的你,正如开头所说,总是有此要求、有些想法,非相机不可,对吗?

见仁见智

O.I. Share 的自动传输功能还是有点不足。

  • 首先关机后相机联络手机的时间颇长,至少都有30秒左右;如果手机刚好有连家中的Wi-Fi网络,手机更可能在相机和家里网络之间跳来跳去;
  • 相机的 Wi-Fi 模块传输速度不够快,如果相片传送量多,相信要等一段不短的时间,但三数张还是 OK 的;
  • Apps 只能配对一台相机,如果能先配对好再每次选择相机,则可节省每次配对,还好扫描QR code 又不算很慢;
  • 如果可以引入即拍即传,相信自动传输功能会更实用(前提是 Wi-Fi 要够快)。

最后笔者最不满的是入门机身功能严重简化,像 E-PL9 就只能传送 JPEG ,这对需要一台轻便机身的 5 系或 1 系用家来说,无疑是不够用。

晚霞
看见漂亮晚霞,拍摄后在手机 LR 调整一下输出,效果不错呢。 E-PL9 // CV 10.5/0.95

智能年代

智能手机年代,拍照、拍好相片的门槛相当亲民。 笔者从不认为器材是限制,只要你正确使用,总能获得好相片。 每个人总有自己使用器材的方法和作业流程,问题是你有多了解器材。 也许对习惯于手机方便的朋友来说,传输相片功能比较鸡肋,但对于坚持用相机的朋友,不妨又多试一个功能,过程中或许又开发出一套更适合自己的作业流程…… 智能年代,设备功能是比从前方便,但用户也得跟着智能化、懂选择。

而且花了钱买回来,不把功能玩尽说不过去吧?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