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反高鐵運動當時,一個九十後女生說:「我不希望香港每一個地方都像中環這樣,都是石屎森林,很少樹木。這座城市需要樹木,我們的大氣層已經暖化,繼續再這樣大建築,地球很快就完了。」
如果說路環是小城的後花園,小時候的我卻只有每年秋季旅行,才有機會到那邊燒烤野餐,生活中去廁所比去後花園還要多。平時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時間,小時候父親當夜班司機,母親則是車衣女工,學校則不知怎麼有太多功課,貪玩的我卻經常半玩半用功的半夜才做好,假日周圍走卻只局限於城市中。從來沒有人跟我說,要趁孩提時代多接觸大自然,離家最近的望廈山,在我長大以後才有機會去走走,才知道原來旅遊學院座落在那裡,但望廈山邊早已被高樓悄悄圍堵。
大學幾年活躍於離島區,大潭山、小潭山和路環才離我近一點,有時候我喜歡趁著課堂間空檔時間,到那些地方走走。相信瘋人院那邊大家都去過,原來不少鳥類和昆蟲喜歡棲身該處,還有大潭山步行徑,種滿了城市看不見的喬木灌木,有時候抄抄小路,發現原來別有洞天。打開澳門鳥類圖鑑,原來不少鳥類都可以在離島區找到。可惜的是,原本是鳥類天堂的生態保育區,附近大型工程嚇走了不少小動物。有一次採訪在路環碼頭看見一個烏攝愛好者,他從前在保育區那邊拍攝烏類,最近卻要迫得到路環尋找烏蹤。
生態以外,大山大水無疑會讓人心胸廣闊,但石屎森林中能得到開揚景觀的,也許只有少撮人。近年社會不知怎麼了,又要填海又要開山,其實填海也無可厚非,為區域合作而填,實際影響實在太深遠,但我卻不能理解山體上為甚麼需要那麼多高樓住宅,搞完大潭山,小潭山也如是。小潭山一片綠色的山體,幾十年前已被住宅遮擋了四份一,年許前又被住宅多擋四份一,將來填海區的建築又不知道會再遮多少。讀澳大的朋友應該很有印象,從九龍壁遠眺小潭山,在枯燥的讀書生活中無疑更心曠神宜,放學時段的夕陽斜照更是難忘的畫面,又或者你可以到馬場外邊通往路環的公路看看,這兩處所看到的,已是現在能看到的半壁小潭山。
更不要只信科學環評,請嘗試再到小潭山步行徑走走,行山的時候不妨往氹仔市區方向望望,高樓大廈將會是最 Eye Catching 的。行山是為了放鬆,為甚麼還要感受石屎的擠逼感?而且自然廣闊的景象,總要有一大片綠色。可惜我們只懂在巨型石屎旁邊栽種十棵八棵矮樹,卻不知道如何保留城市旁邊那一大片綠色,難道現代人和大自然,只有幾棵樹的緣份嗎?
在商言商,小潭山項目盡量用盡土地容積率是無可厚非的,但社會就是在不斷討論的過程中,建立普遍的價值觀,有效的法律才應運而生。新城填海廣告,有句對白希望更多綠色空間,否則我們的生活只會充滿石屎的灰色。難道我們真的不想我們的小朋友,能多回歸自然健康成長嗎?寫在小潭山項目公眾發表意見最後一日,請別讓我們的下一代,遺忘那一大片綠色,如果你有話要說,此時不說,更待何時?
好!!!
回應你一篇
http://blog.bcxstudio.net/posts/4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