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each bypass II 濾鏡

E-PL9 直出設定分享:電影化底片風格

筆者並非直出信徒,日常相片輸出流程均使用到後制軟件調色。而由於自己是由底片年代開始拍攝,現在調色的方向都以模擬底片為主。不過直出的方便快捷,有時候也相當適合閑遊,儲存空間容許的話,拍攝 RAW+JPG 準沒錯。

目前市場上有些品牌標榜底片模擬為賣點,而在 Olympus 相機,近年也有機型提供獨立分色調整的轉盤,有網友使用分色調整設定模擬了一些知名底片的成像風格,而筆者今次想分享利用 Art filter 來模擬底片。

Olympus 相機的 Art filter 有提供一些底片模擬風格,但並不是針對性參考特定底片,而筆者近年相對喜歡一些反差不高、色調相對不濃烈的電影風格(例如 Cinestill )。近期發現了一個 Art filter 加上一些機身設定,可模擬出幾分味道,用的就是 Bleach bypass II 這個濾鏡。

Kodak Vision 3 7203 電影底片(日光、 ISO50 )
Kodak Vision 3 7203 電影底片(日光、 ISO50 )

所謂「 Bleach bypass 」其實是底片年代一種配合化學反應的沖洗手法,主要針對電影負片的 ECN-2 沖洗工藝。相比起傳統的 C41 負片沖洗程序, ECN-2 有著較低的反差和飽和度,但更豐富的階調適合後期調色。概括來説,這種工藝一般有以下程序:

  1. 除碳:電影底片有一層石墨,讓拍攝時過片更暢順,沖洗時先去除;
  2. 顯影:在不同色層形成色塊;
  3. 漂白:把底片上的銀粒子轉化鹵化銀;
  4. 定影:洗走鹵化銀和穩定影像。

而 Bleach bypass 「跳漂」,顧名思義就是跳過漂白程序,這樣沒有洗走的黑色銀粒子會增加影像的反差,進一步降低飽和度,從而提升影像的情緒。

Olympus 的 Bleach bypass II 濾鏡在預設上,較為偏藍,反差亦較高,的確較為符合鎢絲燈色溫電影底片「跳漂」後的風格。但本身筆者的目標並不是高反差的風格,反而更想模擬底片掃描後暗部被提亮的效果。考慮到 Bleach bypass II 比較能重現電影底片的色調,所以加上一點機身微調設定 。

我的設定如下:

  • Art15 Bleach bypass II
  • Shadow + 3
  • Midtone – 2
  • Highlight -2
  • EV – 0.3 ~ -0.7 (因應情況)
  • 色溫 A – 3 ~ -7 (減的數值越少越偏藍)

以下為實拍分享(點擊後可放大):

 

分類 /


發表留言

© 2024 by William Chan. All Rights Reserved.